近年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圍繞淮安聚焦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全面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進一步明確“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切實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走實綠色發展新路線,服務和保障重特大項目攻堅和高質量發展。
強化全程服務 護航項目建設
市生態環境局于2021年1月27日印發《關于做好淮安市2021年重大產業項目環保手續辦理工作的提醒函》,建立并動態調度重大項目評估服務臺賬,做好提前介入、提早準備、提升服務。與此同時,工作人員先后赴淮鋼特鋼、今世緣酒業、萬香科技等企業提前了解企業需求,對接項目情況,商討解決方案。
為更好地做好全市重大項目環評服務工作,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帶隊赴市重大項目現場幫辦服務,傾心傾力助力高質量發展。2021年“五一”期間,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天鵬鋰能技術(淮安)有限公司高效新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一期)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評審會;2021年9月1日,在收到南高齒風電淮安擴產項目環評送審稿后,該局環評處立即出具委托函,會同第三方評估單位連夜開展技術初審工作,并召開項目環評報告技術審查會議;該局還建立新招引重大項目專人跟蹤服務機制,主動服務幫辦總投資百億元的臺華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等重大項目,保障項目快落地、快建設。
淮安生態環境局圍繞昆山產業現狀、環境需求和園區規劃環評等方面的問題,主動溝通協調,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全程服務、爭取政策指導,建議從智能裝備產業園等周邊3個園區的產業規劃及規劃環評、明通污水處理廠環評和排污口許可環節入手,同步論證,同步修編,同步跟進,從源頭掃除項目環保準入障礙,為產業順利轉移夯實基礎。
優化環評審批 提升服務質效
市生態環境局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劃定352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先后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50份、環境影響報告表638份,從源頭上把好環境準入門檻,同時按縣(園)區分別制作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與項目準入指南環保政策口袋書,為各縣區(園區)在項目招引中提供政策依據。落實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對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密集型等民生行業,實行環評文件告知承諾制。重特大項目環評審批及時受理、及時研究、及時批復,集體審查研究時間縮短至2個工作日。同時縮減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時間(不含入海排污口設置審批,不含輻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9個工作日壓縮至18個工作日。委托第三方開展環境影響報告書項目技術評估,調整窗口材料受理清單,不再要求企業提供技術評估意見,縮減不必要的證明和申報材料。實行環評審批網上受理、網上辦理服務等便民措施,推動環評審批由“最多跑一次”轉變為“一次不跑”“不見面審批”。在臺商臺胞服務中心設立生態環境局預約服務窗口,明確專人全程幫辦,切實做到“一窗辦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站即成”。開展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有效實施以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要控制手段的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在大幅減少工業污染排放總量,推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上,推動工業園區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支撐 助力綠色發展
市生態環境局出臺《關于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如何解決生態環境資源保障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淮安市生態環境要素保障重大項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從制度層面強化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2022年以來,先后為中天鋼鐵、臺華紡織等24個重點項目以及空港產業園區、PCB產業園、淮昆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提供新增主要污染物總量方面的專項分析和服務。
為讓出臺的政策更好地服務企業,盱眙生態環境局認真研究《淮安市生態環境要素保障重大項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了解了盱眙粵海水務第二水廠擴建工程項目遇到的困難后,主動聯系企業,提供政策指導。依據《指導意見》,作為重大民生項目,該擴建工程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可在環評批復中直接核定。這一政策解決了建設單位在前期編制環評報告中遇到的困難,極大地推動了項目進程。
漣水生態環境局根據漣水電子產業園污水處理實際情況以及園區企業實際排污情況,及時壓降部分企業空占排污指標,在漣水電子產業園(二期)規劃環評以及入河排污口還未批復的情況下,將特創二期的污水調劑排入一期污水處理廠,幫助特創二期項目順利獲得批復。
融媒體記者:楊丹丹
通訊員:余夢佳
融媒體編輯:曹盈
責任編輯:管艷